案例情况:根据海关出口报关单数据,以下多家公司出口应征销售额与实际纳税申报收入不一致,也就是说海关出口数据大于实际纳税申报数据。因此税务在对以下一些列出口公司进行数据核查,发出了“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需要在规定时间携带相关资料到税务局进行说明和补申报纳税。
(1)A进出口有限公司在2021-01-01至2022-12-31出口应征税销售额达到3451122元,与实际纳税申报收入不一致,存在出口贸易取得收入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的风险。
(2)B进出口有限公司2021-01-01至2022-12-31出口应征税销售额达到10003446元,与实际纳税申报收入不一致,存在出口贸易取得收入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的风险
(3)C进出口有限公司2021-01-01至2022-12-31出口应征税销售额达到11051436元,与实际纳税申报收入不一致,存在出口贸易取得收入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的风险。
(4)D进出口有限公司2021-01-01至2022-12-31出口应征税销售额达到110941076元,与实际纳税申报收入不一致,存在出口贸易取得收入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的风险。
(5))E进出口有限公司2021-01-01至2022-12-31出口应征税销售额达到9023326元,与实际纳税申报收入不一致,存在出口贸易取得收入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的风险。
(6) F进出口有限公司2021-01-01至2022-12-31出口应征税销售额达到8606780元,与实际纳税申报收入不一致,存在出口贸易取得收入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的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上述违法违规进口公司需于2023年7月24日前携带相关资料至税务局申报办理有关事项。
一、多部门联动,大数据联网形成严谨的税务监督网络
随着金税四期的不断完善,各部门的间的数据互动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税务稽查案件来自于其他部门的数据推送,以及税务系统的预警提示。如案例中海关报关数据是不能作假的,出口都是需要登记的,因此数据都是进入系统的。而企业纳税申报数据是在税务系统汇总的,纳税申报收入和海关申报的出口数据不统一,说明一部分出口收入是存在未申报的。
近些年来,税务案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占比在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如法院的判决、海关的处罚等等,都是暴露税务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往期的文章里,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如因借贷纠纷立案涉及到借款利息未纳税问题。有很多借款利息补税、罚款多来自于借贷纠纷法律案件判决发现没有纳税。以及有些偷逃税是通过离婚诉讼发现有收入没有纳税申报。
二、行业抽查、稽查一直偷逃税整治的主要方式
早期两票制改革对医疗行业偷逃税的整治,可谓是效果明显。医疗行业研发阶段投入高,但一定程度上有科研补助,以及高新奖励等等财政补贴。同时医药是关于民生的物品,高价格让大家看不起病,严重影响了社会健康与稳定。随着采取两票制对医疗行业偷逃税的整治以来,医疗行业一直是税务稽查监管的重要领域,因此在我往期的案例中有很多关于医疗企业虚开发票偷逃税的案例。
其次还有近些年的影视娱乐行业的调整,主要是一些典型案件做为导火索暴露出行业偷逃税乱象严重。
而进出口企业一直是税收监管的板块,尤其是2022年实行出口退税,大量进出口企业偷逃税被发现。
每年定期的抽取行业、企业进行稽查,一定程度上能对行业内偷逃税、恶性竞争起到威慑。
三、多数据比对,是稽查的主要方式
我们都知道金税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一户式 、一人式、一窗式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各个部门的数据都是打通的,联网的。那么各个部门的数据、各个口径的数据都能实现稽核比对。如增值税申报的销售额、出口销售额、所得税申报的销售额、旅游网、统计网等等地方申报的收入,都将互相对比,出现异常的时候,会预警提示税务监管人员进项监控,联系企业进行说明。同时在稽查偷逃税案件的时候,也是多部门联动,互相调取数据,在我往期的文章对虚开案件的稽查重要的方式就是调取企业和企业相关人员的账户,核查是否存在资金回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